《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解读 关注绿电产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推进双碳目标的进程迎来重要节点。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标志着“1+N”政策体系中的“1”面世。

两份文件指导思想相同,着重强调:1.碳中和与碳达峰是国家战略;2.应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3.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4.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5.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核心内容即定位国家战略高度,坚持系统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能源绿色发展为关键,形成节约与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下称《方案》)首先明确当下所处阶段首要任务是达峰,其短中期影响更加具体的解读如下:

● 行动原则方面:

首先,碳达峰行动方案的行动原则:

——总体部署、分类施策。

——系统推进、重点突破。

——双轮驱动、两手发力。

——稳妥有序、安全降碳。

核心信息即:全国统筹系统推进,各地区、领域和行业分类施策,有重点,有辅助,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特别提到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形成有效激励约束机制,同时,立足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禀赋,稳住存量,拓展增量,实现新能源平稳过渡,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产业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和生产生活正常,防止过度反应。

值得关注的是,在一贯强调统筹、系统思维、能源安全原则的同时,《方案》还指出了更加具体的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与保障产业供应链安全的要求,是对当下“限电”现象的反思,也对精细化施政和发挥市场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 主要目标方面:

主要目标的实现,需要依靠具体的十大任务的完成,十五五期间明确的煤炭消费逐步减少的控制性目标,与能源安全、产业供应链安全的保障性原则的共同实现,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精准施政与科技进步,例如储能技术、新型电力系统、高能效装备设备等。而绿色生活方式的转变,影响相对间接,但其对绿色出行基础设施、绿色消费品的标准与认证等前置条件的需求,也将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

● 重点任务方面:

将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重点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等“碳达峰十大行动”。

各项重点任务在此不一一列举解释。可再生能源电力(下称“绿电”)在系统化低碳转型中无疑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绿电供给层面的机遇毋庸置疑;在需求层面,绿电在电力属性外的绿色属性需求正在形成,仍可能通过政策创新以及发挥市场机制进一步放大,更加系统化的促进低碳转型。下表摘取与其相关的重点任务并分析其潜在影响。特别注意潜在影响是一种可能性,需要未来政策和市场机制的建立来实现,但其可能对电力的定价机制产生深远影响,并影响各行各业。

值得关注的重点包括:

随着电力市场的深度改革以及其他政策的逐步清晰,以上问题的答案都将逐步揭晓,影响将更加清晰。例如绿色电价机制,将可能为储能等绿电配套成本带来解决方案,并加速发展。我们将在未来进一步结合其他相关政策,重点讨论绿电作为一种电力属性上附加环境属性的新“产品”的机遇与挑战。

除了绿电以外,另外一项值得关注的议题包括:“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相关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要按照环境信息依法披露要求,定期公布企业碳排放信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作用,督促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再次为信息披露的加强提供了政策基础。

总体而言,《方案》为“1+N”政策体系拉开序幕,强调系统思维,全国一盘棋,统筹全局与局部、短期与长期,实现新能源平稳过渡,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产业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和生产生活正常,防止过度反应。这意味着对精准施政和市场机制创新的更高要求,在这其中,电力市场改革与绿色电力定价与众多重点任务存在交集,可能打开新的市场机遇。

(本文转自“鼎力公司治理”,作者为鼎力公司气候变化总监 赵俊峰)